近日,一場跨越省界的法治教育實踐在吉林、黑龍江兩省交界的鎮賚縣嘎什根鄉丹岱中學熱烈展開。鎮賚縣人民法院四方坨子人民法庭充分發揮司法職能,協同嘎什根鄉司法所、嘎什根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10余家單位,并創新聯動黑龍江省泰來縣勝利司法所,共同構建起“跨省域法治教育共同體”,以“國家安全·青春守護”為主題,為300余名師生打造了一堂立體鮮活的法治教育課。 多維資源聚合 跨區域協作破界前行 活動籌備階段,四方坨子法庭打破地域限制,主動對接各個單位,就青少年法治教育需求、教學資源共享等議題展開3輪線上線下研討,最終形成“課程共研、陣地共建、師資共育”的協作方案。會同本地司法、教育、宣傳等部門資源,組織法律專家、資深法官、普法志愿者成立12人備課組,歷時兩周打磨出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溫度的教案。 沉浸式普法矩陣 場景化教學激活法治思維 活動現場化身為法治教育的立體空間。入口處,由20塊展板組成的“國家安全知識長廊”沿校園步道蜿蜒鋪開,以漫畫解析、案例圖解等形式呈現《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核心條款;法治宣講臺前,干警們將《青少年法律防護指南》手冊遞到學生手中,手冊特別增設“情景問答二維碼”,掃碼即可觀看微視頻解讀校園安全、網絡安全等熱點問題。 活動現場,法院干警化身法治宣講員,通過發放《青少年法律防護指南》手冊、布置"國家安全知識長廊"展板,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解讀《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等法律法規。在重頭戲"模擬法庭"環節,法院選派資深法官擔任指導,為20名“小法官”“小律師”精心設計校園欺凌典型案例。學生們通過隨機抽取角色卡,沉浸式體驗庭審流程,從宣讀起訴書到法庭辯論,從證據質證到合議庭評議,每個環節都嚴格遵循真實庭審規范。當"原告代理律師"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展開辯論時,場下不時爆發出熱烈掌聲,法治思維在情景互動中悄然扎根。 長效機制構建 從單次活動到生態賦能 “原來舉報間諜行為有專門的‘12339’熱線!”參與活動的初一學生張同學在采訪中展示著剛記下的筆記。丹岱中學負責人感慨:“這次活動打破了傳統普法‘單向灌輸’模式,特別是跨省聯動帶來的資源互補,讓我們能引入黑龍江邊境地區的反間諜案例,這種貼近現實的教學讓法治教育真正‘活’了起來?!?/p> 四方坨子法庭負責人李志輝表示,“此次活動是司法服務延伸的創新實踐,未來將持續深化與多部門協作,依托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常態化開展‘庭審進校園’‘法官云課堂’等品牌項目,把國家安全意識與法治信仰的種子播撒在青少年心間,以司法力量護航平安鎮賚建設?!?/p> 這場跨越地域的法治實踐,不僅是一堂生動的國家安全教育課,更是基層司法機構探索社會治理創新的縮影。鎮賚縣人民法院正以司法之力編織青少年成長的法治防護網,讓國家安全意識與法治信仰如同春日新苗,在吉黑兩省交界的沃土上蓬勃生長,為平安鎮賚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 初審:張立蘊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