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拿下財政部注資,到宣布戰略升級……郵儲銀行最近利好頻出,頗有大象起舞之勢。 ——它“古老”。因為它的前身可追溯至1919年開辦的郵政儲金業務,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它“年輕”。因為它2019年才被列為第六家國有大行,是我國最年輕的國有大行。 特別的歷史,鑄就了郵儲銀行特別的優勢。 “我們已經形成了資本損耗低、資金成本低、信用成本低的優勢,‘三低’優勢非常明顯。”35載銀行業老將、郵儲銀行新任董事長鄭國雨說道。 然而,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作為國家經濟改革轉型的“縮影”,銀行業正面臨諸多挑戰,郵儲銀行亦無法獨善其身。 鄭國雨10年前便深入思考過這一議題。他曾說,“越是社會有所需的時候,越是銀行有所為的時候。” 歷史的齒輪從不為遲疑者停留。鄭國雨已找到應對挑戰之法,他表示,“將加快戰略優化升級,打造更加普惠、更加均衡、更加穩健、更加智慧和更具活力的一流大型零售銀行。” 2025年,是郵儲銀行成立18周年。鄭國雨說:十八歲的郵儲,風華正茂、朝氣蓬勃;十八歲的郵儲,前景可期、大有可為。 看數據:經營韌性與成長潛力“相向而行” 細看2024年成績單,郵儲銀行可以用“強勁的經營韌性”和“持續的成長潛力”來形容。 ——規模擴張勢頭強勁、資產質量優良。 截至2024年末,資產總額突破17萬億元,負債總額突破16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64%、8.69%。不良貸款率僅為0.90%,不良貸款生成率0.84%,撥備覆蓋率高達286.15%,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風險抵御能力強勁。 ——盈利穩健、量價“雙優”。 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491.33億元,同比增長1.81%;歸母凈利潤864.79億元,同比增長0.24%。利息凈收入增長1.53%,凈息差1.87%,保持了絕對值和變化趨勢的“雙優”;存款付息率1.44%,為上市銀行最低水平。 ——拉長時間線,規模、效益與股東回報實現全面增長。 2016年上市以來,資產總額從7.3萬億元增長到超過17萬億元,負債總額從7萬億元增長到超過16萬億元,貸款總額從不足3萬億元增長到近9萬億元,累計為股東分紅超過1600億元。 看戰略:突破資本瓶頸 加快優化升級 從外看,經濟轉型和低利率時代的加速到來,必將很大程度上改變銀行業發展模式和經營策略;從內看,經過十八載發展,郵儲銀行在業務積累、人才隊伍、科技實力等方面都蓄勢已久;向前看,郵儲銀行迎接挑戰、轉型發展的新契機也已到來。 國家已將郵儲銀行納入特別國債的首批注資行,通過財政部和戰略股東增資1300億元。這解決了該行核心一級資本長期所處的“緊平衡”問題,不僅將釋放該行的信貸投放能力,還將減輕該行在債券市場投資所受到束縛。 郵儲銀行還在加快推進高級法落地。在鄭國雨看來,“國家注資”和未來“高級法應用”,將突破郵儲銀行的資本瓶頸,充分激活公司資金和客戶優勢。 如何激活呢?鄭國雨開出的方子是加快戰略優化升級——打造“更普惠、更均衡、更穩健、更智慧、更具活力”的一流大型零售銀行,實現低利率時代的高質量發展。 ——更加普惠。發揮好近4萬個網點扎根基層的觸達優勢,讓金融服務惠及更多客戶、覆蓋更廣區域、支持更多金融需求。 ——更加均衡。優化業務結構、客戶結構、收入結構以及區域結構,從而提高資本回報。 ——更加穩健。平衡好“量價險”,統籌好規模、速度、效益、資本,實現基業長青。 ——更加智慧。加快數字化轉型,加快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應用,將“數字生態銀行”藍圖變為現實。 ——更具活力。優化組織架構和資源配置,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和市場化經營管理機制,構建敏捷、高效、富有活力的企業生態。 看模式:首次啟動代理費主動調整 依托中國郵政多牌照資源,郵儲銀行構建了獨特的“自營+代理”經營模式。這在銀行業是獨一份的。 依托這一模式,該行構建起了一張覆蓋城鄉的網絡,擁有近4萬個網點。然而,這一模式也讓郵儲銀行支付了高額的代理費,拉高了經營成本。 調整代理費,釋放盈利空間。 2024年下半年,郵儲銀行對人民幣個人存款業務儲蓄代理費率進行調整,調整后下半年代理費綜合費率1.08%,較上半年下降15個基點;全年代理費綜合費率1.15%,同比下降9個基點。這一調整之下,2024年儲蓄代理費及其他1178.14億元,同比增速較上年下降9.89個百分點。 今年,郵儲銀行將延續“公平、公正、商業可持續、保護股東利益、市場化、代理費增速與營收增速相協調、平穩銜接”等原則,順勢而為,首次啟動“主動調整”。 這只是第一步。郵儲銀行還將“向上輸送”和“向下賦能”,進一步釋放“自營+代理”潛能。 郵儲銀行副行長徐學明說,“向上輸送”就是把代理網點的客戶變成銀行的客戶。目前,公司資產類業務對代理網點客戶覆蓋率僅有2.68%,對于4.6億代理金融客戶而言,如果覆蓋率提高1個百分點,就是460萬。這是非常寶貴的資源,深挖這些客戶的綜合金融服務,大有可為。 何謂“向下賦能”?徐學明解釋,就是在監管政策允許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讓代理網點發揮更大的作用。3.2萬個代理網點大部分分布在縣和縣以下區域,這些網點是普惠金融的主陣地。把代理網點“武裝”起來,讓代理網點功能逐步豐富,能夠讓代理金融增加創收點,讓郵儲銀行的服務更加下沉。 看業務:公司業務再上臺階 結構更均衡 讓新賽道成為新增長極。 全面均衡的業務結構和服務能力是打造均衡的資產負債表和強韌的損益表的關鍵。 相較于先進同業,郵儲銀行公司業務起步較晚,綜合金融也剛剛起步。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介紹:2020年前,零售貸款新增占比達到70%,少量公司貸款以央國企為主;2021年,個人經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主動授信這三極貸款余額占比超過60%;近三年,公司貸款增速達到17%,公司貸款余額占比提升到41%…… 過去的“短板”,正是郵儲銀行進步的方向所在、發展的空間所在。 劉建軍說,今年要實現公司業務的穩健趕超。2025年,將聚焦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城市業務加大服務創新,力爭公司業務再上一個臺階。 初審:侯春強 復審:石巍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