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走進臨江市花山鎮珍珠門村的紅松苗圃基地,一株株翠綠的幼苗在微風中搖曳,村民們正忙著給紅松苗澆水施肥。這片占地10畝的苗圃,如今已成為珍珠門村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支撐。 2022年秋,省林草局聚焦鄉村振興痛點,協調30萬元資金幫助包保珍珠門村建設10畝苗圃基地。項目當年即完成土地租賃、平整做床、紅松種子散播及圍欄架設等基礎工作。“當年建設、次年移栽 ”的高效推進,讓村民看到了產業興村的可能。“以前這塊地種玉米,收益不好還費工。現在改育苗圃,效益翻了番。”村民張大爺一邊整理苗床一邊說。2024年春季,基地首批24萬株紅松苗木成功出圃,預計為村集體帶來15萬元的收入。 漫步苗圃,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排排噴灌設備。為確保苗木質量,省林草局不僅派來技術專家全程指導,還幫助引進了噴灌系統。過去澆水靠人工,現在通過安裝了噴灌設施,徹底解決苗圃地干旱的問題。2023年移栽季,省林草局又協調15名專業人員僅用兩天半就完成了30萬株幼苗的移栽工作,創造了當地育苗作業的新紀錄。在專家指導下,村民們掌握了浸種催芽、科學移栽等關鍵技術。 今年5 月,省林草局再牽線省林木種子調制儲備中心,無償提供 1000斤紅松種子用于春季播種。2畝新播地塊采用標準化育苗流程,從播種間距到覆土深度均嚴格遵循技術規范,預計次年可新增苗木40萬株。“現在苗圃就像一片‘綠色發動機 ’,不僅為村集體經濟造血增收,還解決了20余名村民就業。”村書記范建超指著長勢喜人的幼苗說道。 從“輸血”到“造血”,珍珠門村苗圃印證著綠色產業振興路徑。村集體產業的蛻變,是林草系統幫扶鄉村振興的縮影。這片承載著希望的土地上,紅松苗正在茁壯成長。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