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臨江市六道溝鎮,田間地頭生機盎然。村民王喜鳳放下農具,一抹額上的汗水,目光投向田埂邊那群身著警服的身影——六道溝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們又來了。這一次,他們遞來的不是尋常問候,而是一份精心印制的《涉農法律風險提示手冊》。“這冊子來得真及時!”王喜鳳翻看著手冊里關于土地流轉、農資購買的實用提醒,質樸的笑容里滿是釋然,“以前摸黑種地,現在心里可亮堂了!” 面對轄區村落分散、交通不便的現實挑戰,六道溝邊境派出所打破傳統普法局限,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農家院落。民警們化身“田埂講師”,利用農忙間隙、茶余飯后,在壟溝旁、樹蔭下、院落里,見縫插針開展普法。 “大家歇會兒,聽咱嘮嘮這土地承包的事兒!”民警小李趁著村民在玉米地旁休息的片刻,就地開講。他拿起手機,展示一段所里自制的“農村土地糾紛調解”微視頻,又結合村民李大爺家去年因土地界限不清鬧矛盾的實例,掰開揉碎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關于“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規定。“原來這地界糾紛,法律上寫得明明白白,得講道理、講證據!”李大爺恍然大悟,周圍勞作的鄉親們也紛紛圍攏,聽得津津有味。民警們用最樸實的方言,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涉及土地承包、婚姻家庭、鄰里關系的關鍵條款,以及防范電信詐騙、邊境管理法規等知識,化作田間地頭的“家常話”,讓法治的種子悄然播撒。 普法宣傳“進田間”,核心在于解決真問題。民警們敏銳捕捉鄉村治理中的痛點,將調解現場搬到農家地頭、田間地頭,讓法律成為化解矛盾的“金鑰匙”。 向陽村村民老趙與老孫因耕地邊界爭議,十年間摩擦不斷。2025年仲夏矛盾再起。派出所民警聞訊,聯合司法所、村干部組成聯合調解組,數次登門,在老趙家的地頭上,對照土地確權證書、耐心釋法說理,引導雙方換位思考。最終,在民警見證下,雙方握手言和,當場劃定了清晰界線。“十年疙瘩,讓民警在地頭給解開了!”老趙感慨萬分,“民警講得在理,咱服氣!心里這塊石頭總算落了地,能睡個安穩覺了。”這起成功調解,在村里引起不小震動,成為普法成效最生動的注腳。 持續深耕的“田間普法”,如無聲春雨,滋養著邊陲沃土,結出豐碩果實。村民的法律意識顯著提升,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氛圍日漸濃厚。2025年上半年,轄區因土地、鄰里糾紛引發的報警同比下降超四成。 村民張大嫂對此深有感觸:“以前趕集買東西被忽悠了,只能吃啞巴虧。現在聽了民警講維權,知道咋留小票、該找哪個部門了!”她舉著手機,熟練地點開民警推廣的普法短視頻賬號,“瞧這些用咱本地話拍的防騙段子、講法案例,又好玩又好記,管用!”派出所還積極培養鄉村“法律明白人”,打造不走的普法隊伍。村民黨員老陳經過培訓,已能熟練運用法律知識調解小糾紛,他自豪地說:“咱也成‘土專家’了,鄉里鄉親信得過!” 從“壟上課堂”在阡陌間傳遞法治聲音,到“地頭調解”融化鄰里間的冰封隔閡,再到“短視頻”讓法律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六道溝邊境派出所將法治的根系深植于黑土田間。 當法律條文在廣袤的土地上化作村民手中解決難題的鑰匙,當邊陲鄉村因法治的滋養而煥發和諧有序的新貌,白山腳下,一幅法潤邊疆、平安穩固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法治精神如同作物根系,在邊關沃土深處悄然蔓延,支撐起安寧繁榮的參天大樹。一位民警在駐村日記中寫道:“當法律條文不再只是紙上的符號,而在黑土地里扎了根,在鄉親們心頭發了芽,我們所走過的每一條田埂、踏進的每一戶農家,便都有了沉甸甸的意義。”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